7.10.2007

Post-rock : 上帝的工具 Sigur Rós


1994 年的 1 月 4 日, Jon Por Birgisson (Jonsi) , Georg Holm (George) 及 Agust Aevar Gunnarsson 三個人來到一間小房間,利用他們有限的資金去實現多年的夢想 - 灌錄他們的第一首歌。這盒 Demo 落在冰島的 Smekkleysa Records 手上,富實驗性的音符為樂隊打開了他們音樂事業的第一頁,樂曲也就馬上被收錄於 Smekkleysa 的一張 Compilation 中。

處女大碟 Von (意指 : 希望) 在 1997 年於冰島面世,封面上的小女孩便是樂隊名字的源由 - Jonsi 的妹妹 Sigur Ros (詩格洛絲),直到近年, Von 才正式獲世界性的發行。接下來的一年, Von Brigdi (意指 : 回收箱) 亦正式出版。當中的作品大部分是 Von 之歌曲的 Remix,而 Leit ad lifi 這首音樂亦帶來樂隊商業上第一次的成功,登上了冰島1998 年的那個夏天之榜首。新成員 Kjartan Sveinsson (Kerry) 亦於此時宣佈加入。

重返錄音室,四個小伙子埋首灌錄第二張唱片。樂隊此時大概仍未知道 Agaetis Byrjun (意指 : 一個美好的開始) 將會如此驚為天人,改變世界對冰島與絲格洛絲的看法。這張叫他們現在仍然稱心的作品,製作過程極度困難。製成品換來了名與利,卻失去了 Agust 。 Agust 決定投身平面設計的決定曾為大家帶來放棄的念頭,但樂隊最後還是一致認定要繼續下去。詩格洛絲這四個字得以留至今是,還多得新鼓手 Orri Pall Dyrason 的加入,為樂隊的聲音帶來新的尺度。

Agaetis Byrjun 於 1999 年正式推出。發行當日,詩格洛絲在 Icelandic Opera House 裡舉行的一場音樂會反應熱烈,觀眾的熱情讓他們決定必須要繼續下去。 Agaetis Byrjun 成為冰島最佳銷量大碟足足有一年之多,繼而為樂隊帶來進軍國際的機會。 2000 年,樂隊簽約於英國的 Fat Cat Records ,這張唱片隨即在英美兩地備受歡迎。這個倫敦 Label 替樂隊推出的一張 CD single 及 12 吋黑膠,成為了 NME 的 "Single Of the Week" 。於 2000 年尾已有無數美國唱片公司希望跟詩格洛絲簽約,而四人最終選擇的 MCA Records ,沒有給予他們最多的價錢,卻承諾提供最多的創作自由。 同年六月,樂隊製作了 svefn-g-englar 的音樂短片;沒有人會忘記當中各個來自 Perlan Theater Group 的唐氏綜合症演員的表演。 2001 年的四及五月,詩格洛絲漫遊北美,不少名人紛紛購票入場,只為感受他們與眾不同的音樂。九月,四子發放了 vidrar vel til loftarasa 的短片。短片的背景是 1950 年代的冰島,片內兩個男孩的交往所暗示之同性戀問題馬上成為了樂隊留言板上最熱門的話題。當中有人指出其中一個演員實為女孩,但無論是真是假,亦不會影響這條音樂短片的受歡迎程度。

2002 年,詩格洛絲除了為 Odin’s Raven Magic 寫了共六十分鐘的管弦樂曲,更推出了萬眾期待的第三張大碟 ( ) 。又有誰會想過四個來自冰島的男子會打造到一張這麼黑暗與抽象的唱片,還成為了美國 Billboard Chart 的第五十二位?碟中的第一首樂曲被選為 ( ) 首張單曲,上了美國 Nielsen Chart 的第九位之餘,亦為詩格洛絲帶來更多名氣,及全球唱片銷量過一百萬張的成就。此曲自然地成為樂隊的第三個音樂短片;由意大利人 Floria Sigismondi 所執導的 "untitled 1" 在 03 年二月面世,幾個帶著面具的小孩在黑雪中玩耍,當中之美感與信息為此片帶來 MTV Europe Music Awards 2003 Best Video 的美譽。 " We really loved the responses to Agaetis Byrjun we received from foreigners. We got all kinds of interpretations from people who didn’t understand Icelandic and thought we were saying other things and it turned out these people were interpreting the songs based on their own lives and atmospheres, which was very precious for us. This is partly the reason why we decided to give people the chance to write their own lyrics in the booklet. " Jonsi 的這一夕話不就解釋了 ( ) 的動機了嗎?沒有歌詞,沒有碟名, ( ) 八首樂章記載的是人心深處最真的情感,而非俗世凡人眼中的綽頭或刻意賣弄。 Jonsi 說大碟內空白的紙是要讓樂迷自己寫與畫下個人的感受,為這一張未完成的大碟刻畫個別的結局。
不斷在歐美兩地演出的 2003 年頭,不論是在倫敦 Hammersmith Apollo ,紐約的 Radio City Music Hall 或其他場地的演出,都見證了詩格洛絲在世界樂壇上穩固的地位。休息了一個夏天,四子與另一樂壇巨人 Radiohead 攜手替 Merce Cunningham 的摩登舞蹈演出 Split Sides 寫了幾首樂曲,繼而推出 Ba Ba Ti Ki Di Do 這張集合了 Radiohead 的電氣和詩格洛絲的詩意的唱片,成為樂迷瘋狂於演唱會及網上購買的又一作品。樂隊於同年除了替電影 Hlemmur 寫過一張原聲的唱片,也幫助 The Album Leaf 的 Jimmy Lavelle 在他們的 Swimming Pool Studio 錄製新唱片。直到年尾為蘇格蘭電影 The Loch Ness Kelpie 所製作的原聲大碟,才為樂隊這忙碌的一年劃上句號。

接下來的一年,樂隊背負著世人的期望,重返錄音室,用二十個月錄成第四張大碟 Takk... (意指: 謝謝)。詩格洛絲不單沒有讓名利沖昏頭腦,反而寫了十一首動人的樂韻。 Takk... 成為樂隊最大賣的唱片,在英美兩地的流行榜分別當了第十六及二十七位。近在香港,詩格洛絲名氣之大,更可印證於在各大大小小唱片店都找得到 Takk... 的事實。本地的樂迷開始戀上歐洲的音樂,北歐與愛斯蘭 (Iceland) 出產的其他音樂漸漸入侵各個網上音樂留言板及各人的 iPod。於寫 Takk... 的同時, Jonsi 易名為 Frakkur , Kerry 與 Orri 化身成 The Lonesome Traveller ,分別在愛斯蘭的首都及Isafjordur Music Festival 中表演。才華洋溢的不單是 Jonsi , Kerry 亦替愛斯蘭的短片 Sidasti Baerinn 配樂。

Takk... 的發行把詩格洛絲帶到世界各地。 2006 年的四月七日,詩網的廖小姐與鳥先生連續四個多月,日以繼夜的為亞洲的各樂迷訂票,最後跟近至九龍遠至英美的樂迷一同目睹了香港年度最好的演唱會。在後台的派對,詩綱各員送上了「詩格洛絲」四個毛筆大字,背後目的只為感謝這二十多人遊走世界,為各地樂迷演奏一個個美麗音符的努力。我們代表自己及香港、中國、台灣等說中文的樂迷,多番叮囑樂隊與其經理人再次來港。也許,當新唱片再推出之時,我們各人又會再因這首首觸及心靈之靡音而聚首一堂。

Sigur Ros 並不單是一隊樂隊,而是音樂。他們是上帝的工具,為了改變人對音樂的看法而來。


www.sigur-ros.co.uk

沒有留言: